地点
“河南省河南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济源市王屋山” 相关资源
诗文库 题目
王屋山十方院 其一 清 · 金农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斗室虚无隘九州,萧条还作采真游。
黄梅花坼融朝霰,疑是铜仙铅泪流。
王屋山十方院 其二 清 · 金农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大椿灵饵话尧年,炼液升烟日驭前。
玉女投壶天一笑,人间何苦种桑田。
天坛王屋山圣迹序 唐末至五代 · 杜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三十一
国家保安宗社。
金箓籍文。
设罗天之醮。
投金龙玉简于天下名山洞府。
谨按道藏龟山白玉上经。
具列所在去处。
十大洞天内一王屋山
清虚小有之洞。
周回万里。
洛京西北王屋县
仙人王真人治之。
传曰。
黄帝于元年正月甲子
列席于王屋山
清斋三日
登山至顶。
于琼林台祷上帝破蚩尤
遂敕王母降于天坛
母既降。
黄帝亲供侍焉。
王母乃召东海青童君。
召九天元女。
授与破蚩尤之策。
黄帝依命。
蚩尤于冀。
天下乃无不克。
海内安然。
王母遣西方白虎之神。
黄帝元羽之衣。
乃命帝会于孤竹之野。
帝钦命斋戒。
严驾而行。
既至孤竹。
见空中千乘万骑。
或有了髻青衣童子数百人。
或五䌽羽服。
或乘飞龙。
或乘飞虎。
或乘鸾鹤。
或执珠幢锦伞霓旌绛节。
或持如意九曲几。
及前后歌舞妓乐。
不可名状。
俄见宝车一乘。
驾五色斑龙九头。
上有羽盖九重。
中有仙女一人。
衣黄裳。
戴金冠。
隐隐而至。
右侍从有仙童一人。
谓帝曰。
西王母也。
帝接至。
母令仙童二人命帝坐。
贺帝曰。
圣躬安。
天下宁矣。
久即戎事。
得无劳乎。
帝谢曰。
赖上帝厚恩。
圣母谕教。
得宁天下。
岂敢称功乎。
母乃命饮。
筵上花果樽罍。
器皿光赫。
大小各异。
而不能辩其一焉。
复遣仙女宋妙英歌万年长生之曲。
歌罢。
母赐帝茹芝数枚。
食之不饥不渴。
又赐修真七昧之书。
授讫。
母冲天而去。
后三载。
八月一日
母遣西方白虎之神为使。
黄帝
时在大隗山受母命。
帝即斋戒至洛阳
帝自白波涉渡。
王屋
清斋三日
登山。
八月十五日
至顶上祝香祷焉。
俄而西方天香馥郁。
自天而下。
遍闻山谷。
青鸟先至。
帝曰。
阿母降矣。
俄而见空中千乘万骑。
一如孤竹之仪。
既降天坛
帝列席下。
见仙众羽服冠简。
环佩履舄。
帝乃频顾之。
母曰。
帝何为哉。
帝曰。
恐左右不谨。
母曰。
帝何不实耶。
帝乃实对。
母曰。
天上之服。
非人间之有。
此衣非朝礼星辰国王父母。
不可服焉。
帝曰。
朕南面承尊。
不敢以羽衣赐人臣。
母曰善。
羽衣不拜帝王者。
自此始也。
帝欲设食。
母止之。
谓帝曰。
吾之仙众。
不饥不渴。
岂欲造人间之馔乎。
王母戒帝曰。
设欲供养神仙上界星辰日月。
但择吉日。
筑坛场。
设净席。
布香灯花果而已。
如无。
用清水药苗代之。
馀皆不可。
言毕。
王母赐帝碧霞之浆。
赤精之果讫。
王母冲天而去。
自此每年八月十五日
四方善士云集于此山。
此日亦系清虚宫中孝校功行仙籍于此山也。
又真诰云。
元帝时命四海龙神所修天下十大洞天。
用疆鼓之石。
重重相謺。
于此尚存焉。
又上方院者。
即上访院也。
轩辕黄帝访寻四山。
故曰上访院。
司马承祯改作上方院焉。
唐睿宗皇帝时
玉真公主金仙观修道。
今即灵都观是也。
帝幸真元金仙二观。
西京相对。
元武门。
渡大河至东章村。
为之曰东章驿。
敕东济源县南河清县西邵源县北阳城县四县界分巡护金仙贞元二观。
王屋山轩辕黄帝后。
至晋南岳魏夫人。
上帝迁号。
敕小有洞主王子登下教魏华。
存于小有清虚宫中。
四十七真受学道毕。
南岳灵官仙众。
自清虚宫迎夫人赴南岳衡山司命之任矣。
盖天地不言。
须凭集文籍。
开示古传实迹。
今录圣境。
真元混沌未分。
道气包含妙本。
阴阳既判。
真形出见。
元经著为图经。
俾来者知所自云。
天坛王屋山圣迹记 唐末至五代 · 杜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三十四
盖闻天元设象。运日月以璇衡。
地道纲维。布山河而列政。
王屋山者。在洛阳京北百馀里。
黄河之北。势雄气壮。
冈阜相连。高耸太虚。
倚悬列宿。西接于昆邱。
东连于沧海。谨按龟山白玉上经曰。
洞天周回万里。山水之源。
图经曰。上则接于昆邱。
下即侵于蓬岛。最高者首名天坛山也。
黄帝内传云。为之琼林台。
真诰云。琼林者。
即清虚小有之别天也。其下即生泡济之水。
中有水芝。人得服者长生耳。
黄帝上台。见一级高可及二丈许。
下石二级。高可七十尺许。
四方壁立。皆造化融成。
黄帝于此告天。遂感九天元女西王母
降授九鼎神丹经阴符策。遂乃。
克伏蚩尤之党。自此天坛之始也。
其上多石。可生草木。
实为五岳四渎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神仙朝会之所。每至三月十八日及诸元会日。
五更之初。天气清明
辄闻仙钟从远洞中发。寥寥之声。
清宛可入耳。将日出
则日气炯炯。可以见生死之情状。
观天地之变化。当晓时分别之际。
则闻仙鸡报晓。往往飞栖下地。
象小于家鸡。其毛如雪。
又坛心有石灯台。四门。
中高可丈馀。制造甚奇。
镇于洞天。诸元会日。
灵山真圣皆朝会坛所。考校学仙之人。
及世间善恶籍箓之案。是日往往则阴云蔽固。
竟日方散。是日有道之士。
学修仙之人。投简奏词。
醮谢其下。坛隅有造石灯台小碣记云。
天宝八年新安公使内使宫围令符筵喜因为国为民醮坛置。
碣阴刻卢仝高常严固。至太和五年
凡字缺损。坛心高突。
秀出偫峰。每日初出。
影西度。掩西方山脊。
亦可及千馀里。上无飞鸟。
风若松声。太虚中孤危而四面无碍。
人立于上。冲和血气。
状如勇心直胫而立。目视历历。
亦可自辨其形影。似凭高眺远。
飞越崖谷。长天未晓。
身若浮萍。又如精气所乘。
飙不得落。此果乃真仙游行之所也。
心若不志。销烁其精魂耳。
似有怖惧。凡有道之士。
身若轻举。天明日朗。
则夜闻人语笑之声。或箫鼓奏于其上。
又坛西有悬泉。名曰太一泉。
其水味甘如醴。其泉水流如线。
落在石㪷中。深可数尺。
千人饮之不耗。经年不汲如故。
次西一石岩。名曰黑龙洞
洞上半崖。高数十丈。
有一洞。深二丈许。
正射西北天门。名曰按云庵。
旧有梯。人蹬蹑可到。
昔太乙元君修道于此。其太一泉水。
伏流其下。东为济水。
其泉次南有一岩。曰紫金堂
轩辕黄帝驾憩于此。沿堂侧其道径甚崄。
至一石门。侧身可上。
乃止坛顶。其门名曰东天门
门东有换衣亭。坛顶上有三清殿
东西有廊庑。坛畔有四角亭。
临崖百尺。凭阑四望。
南视嵩峰少室。大河如带
西有王附山。东北有王母三洞。
东北隅有一石。长丈馀。
阔尺许。突出崖头。
下深百丈。登坛人供侍香火。
朝拜王母三洞。心有恐怖者不敢上。
石名曰定心石。北望析城山
东北望太行。东观日出。
如生沧海。四面瞻视。
偫山卑如邱阜。方显洞天之独尊。
高表神仙之圣迹。坛东一峰甚秀。
名曰日精峰。坛西峰名曰月华峰。
峰南一平岭。号曰蹑云峤
下有一涧。名曰避秦沟。
西南下十八盘。次南曰仙人桥
东有伏龙岭。南一小峰。
名曰鸡子峰。次下仰天池
次南路有歇息亭。自坛顶至上方院八里。
又曰中岩台。乃司马子微修行游息之所。
前下紫微溪。至阳台观八里。
中有仙猫洞不老泉。观东有燕真人洗耳井仍存。
阳台观东北百馀步。俗呼燕家泉。
其观前分八冈。名曰八仙冈。
司马承祯天师河内温城人也。
西晋司马宣王之后。今温县西二十里招贤城是也。
尚有晋三帝坟在焉。唐睿宗皇帝玉真公主好道。
师司马天师天师天台山紫霄峰
睿宗宣诏住上方院。其司马初师嵩岳潘师正
师正茅山王升真。升真师华阳隐居陶仙翁。
其四世不失正道。唐明皇即位
开元十二年修阳台观。明皇御书寥阳。
殿榜。内塑五老仙像。
阳台有钟一口。上篆六十四卦。
曰万象钟。有坛曰法象坛。
有钟楼名曰气象楼。殿西北有道院
名曰白云道院。司马号白云先生
有亭曰松亭。有先生庙堂。
先生撰文一部。曰白云记。
篆书别为一体。号曰金剪刀
流行于世。先生未神化时。
注太上升元经及坐忘论。亦行于世。
至开元十五年八月十五日。有双鹤绕坛西北而去。
彼时白云自堂中出。闻箫韶之声。
先生显化之验也。王屋县崔日用闻奏。
明皇异之。先生神化时年八十有九。
谥赠银青光禄大夫谥白云先生
堂西壁上画先生游行。乘驾黄犊车。
白云步步相随。观西有山神庙
王屋山神也。天宝年。
其神用阴兵助郭子仪安禄山。后明皇封为总灵明神天王
仍敕修其庙。观南有太山庙
王屋县西八里有藏花洞。其水春绿夏赤。
秋白紫。水味甘美。
坛东南附山名青罗峰。下有青罗仙人观碑存焉。
坛北有五斗峰。通麻笼药匮二山。
王屋山中有洞。深不可入。
洞中如王者之宫。故名曰王屋也。
药匮山次东有赵老缠。昔赵真人修道于此。
及四真人炼丹于此。有石室二十馀间。
霍仙人修炼于此。名霍师堂。
坛东南有山名齐岭。下有山名垂簪峰。
又侧有清虚小有洞。洞内周游万里。
昔唐建三清殿清虚观。其洞内有因兵火。
居民避乱。秽气所触。
民出洞后。有石落。
塞合洞门。真诰云。
其洞中日月。昼夜光明辉映。
朗接太虚。与外日月无异。
此乃为日月伏根也。日曰神精。
月白阴精。明照在洞天之中。
天亦高大。星宿云气。
无草木万类。洞宫之中。
有金玉之殿。及多宝贝黄金。
琉璃琼璧。不可名状。
有五阙五山。加于五岳。
上生紫林方华。星髓金津。
碧毫朱灵。夜粲细实。
并壶中洞天之所生也。人得食之。
乃长生神仙矣。洞主王君。
掌校仙籍。善恶之录。
处事其中矣。太素三元上道君遣青真左夫人郭灵盖右夫人杨玉华。
赍神策玉玺见授王君。为太素清虚真人。
领清虚小有洞天。王分主四司。
左保上公王屋山。洞天之中。
给金童玉女各三百人。掌上清玉章太素。
宝元秘籍。上品九仙灵文。
山海妙经。尽掌之焉。
又总洞中明景三天宝录。得乘龙跨虎。
金辇琼轮。八景飞舆。
出入上清。受事太素。
寝宴太极也。小有洞天者。
乃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之宗首也。仙都所宗。
太上所保。故重其任。
以委偫真矣。元始天王曰。
夫小有洞天者。是十大洞天之首。
三十六小洞天之总首也。岭东一山。
名曰玉阳山山东次南有瀑水如练。
长百尺。落半崖。
涧下有深潭。名曰撺钟浤。
其山名西玉阳山都宫东北有山名东玉阳山。
山有洞深百尺。国家时投金龙于此。
洞旁有一憩鹤亭。高数丈。
上有鹤迹存焉。昔因周灵王太子王子晋与师浮邱公游天坛回。
憩鹤于此。天坛四面附山。
峰峦涧岭。泉谷胜迹。
总目于石。颂曰。
王屋天坛福地元。清虚小有洞天仙。
无穷胜境于人物。有感神通今古传。
王屋山 明 · 谢榛
五言律诗 押鱼韵
昔探王屋胜,犹忆杖藜初。
野老窥丹洞,山灵护宝书。
云生苔壁暗,松响石坛虚。
欲访烟萝子,茫茫失旧庐。
王屋山第之侧杂构小亭暇日与群公同游678年 唐初 · 李峤
五言排律 押齐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桂亭依绝巘,兰榭俯回溪。
绮栋鱼鳞出,雕甍凤羽栖。
引泉聊涨沼,凿磴且通蹊。
席上山花落,帘前野树低。
弋林开曙景,钓渚发晴霓。
狎水惊梁雁,临风听楚鸡。
复看题柳叶,弥喜荫桐圭。
王屋山道士司马承祯天台 盛唐 · 李隆基
五言排律 押真韵
紫府求贤士,清溪祖逸人。
江湖与城阙,异迹且殊伦。
(一作闻)有幽栖者,居然厌俗尘。
林泉先得性,芝(一作桂欲调神。
地道踰稽(一作鸡)岭,天台接海滨(一作濒)
音徽从此间,万古一芳春。
玉真公主朝谒应□□真源宫受□□□王屋山仙人台灵坛祥应记 唐 · 蔡玮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七
皇上□□□天下之卌载也。物归混茫。
人□太璞。故我元元圣祖□服龙驾云□□□天明示真□锡以宝符灵命。
国祚嘉祥。所谓纯嘏丕业。
永昭于左契矣。明年春三月既望。
乃诏上清元都大洞三景法师玉真长公主。有事于雍都□□宫洎名山□岳亦既(阙十一字)无休也公主承天恭拜受命鬷假(阙七字)所以履虚□而昭炯戒也。
于是浮函关之紫气。望帝乡之白云。
登华□□□睢及涣驱驰百灵。悠□千里□□月届于□宫□恳宣□□诚□若□奠□圣敬之□德□皇心之在人精意□□休□□迹□先天后庙有朱文隐成太字。
垂八角之□□□□□宫有飞龙跃□重泉□□井之瑞。既而□金□河图则天地合莫。
贞明连曜。或潜虬吐液以澄映。
仙鹤萦空而鸣舞。紫霞散坛。
彩云拂树。允所谓降福穰穰。
惟休于无疆。若是其至矣者哉。
回□□旋□□太室扪日□步元州挹上清羽人焦真□于中峰绝顶。访以空同吹万之始。
丹田存一之妙。不逾月。
又将朝于王屋之天。以及仙人台
北岳洞灵宫胡先生贲□来会。先生文离其德。
骨乂其容。河眸彻照。
岳犀横偃。思□□宝声动天庭。
廿五人独守贞于恒代。卅六洞远陟降于清虚。
公主因斋心顺风。膝行避席。
请受八箓三洞紫文灵书。先生并虚已□□□□冥合遂以是月下宿甲午子夜。
象设坛宇。星陈香灯。
以金宝盟天。霜罗荐地。
时也烟霏夕霁。□罟朝彻。
林外如有灵官(阙一字)仪。法位周列。
箫管清籁。□□□发倦成希微髣髴观□□□洒万水飒然□音而坛无摇旌。
灯不□焰。公主于是官三极。
府百神。左右不戒而严。
肃如也。洎乙未丁酉。
异夕同符。皆有甘露夜零。
珠明玉润。华满庭树。
□龙人□□□台下有泉石□□□纷纶□□殆不可测。每有至人。
精思遐感。则霜韵潜鸣。
乃五月辛丑之夕。公主□□文□玉□钟声□□发深底远□□韶自暝达曙。
舂容不绝。壬寅佩五老真印杖八威神□瑞五岳灵飞六甲传豁□□□或日月交辉。
或烟霞动色。晃朗天宇。
扬光仙山。至若□阴□□□□云□郁仪结璘之录□□宴景之道则有□公□保三□□司皆降飞云□朝(阙七字)授□□冥感□□故署仙格曰玉真万华真人□有命自天。
理□□□甲辰宫功受祛□□解散□有祥烟蓬蓬。自中坛而起。
□神□羽驾归飞于太空(阙八字)徐转公主□鸣□大鼓□□□延□□之迄乎居室矣。是岁东周炎冗。
自春徂夏。人□□力野无良苗。
公主□仙□□洞府□炉□□□□□刚俾夫金龙驿传壁奠□礼(阙七字)流盈尺故当时远近。咸谓之为公主雨焉。
则知大德苞于经济者。其惠也广。
行通于神明者。其感也深。
自非降□彤庭。孕灵金格。
持受无□□为至人。则曷能静该□道□□□天祐祈诚必应。
休有明徵者哉。公主法号无上真字元元。
睿宗大圣贞皇帝之十女。今上之□□妹青□□□□□洞虚□葆□元门而祯符不一。
年十二岁。当景云之初
始受□道于括苍罗浮真人越国叶公。其时老君为亲降法坛。
□乌三刻言皆口授。旨以神融。
故□□章隐诀代莫得而闻也。今见事载青史。
辞编玉谍。西京□阳□之楼观者。
昔文始先生尹真人望气之所。山水厔盩。
苍苍古墟。峥嵘丹宫。
后圣有作。公主以□□天宝之前岁孟夏月。
佩采灵之印。混□□之心。
能自存真。斯焉悠处。
若然者七日。而所居精室。
卿云覆之。有二青衣玉童自云来拜。
因而动承指使。常在左右也。
□仙格之称不其□□自是□□□之□□□□□□踵息听道遗形绝粒。动无违事矣。
不□□□能周□万象遍索偫岳。得于兹山焉。
夫此山者。隐元阳小有天洞环合曾翠淩□□□□□腾赤霄□□□□□□丹□而□□□□昔王子晋举手缑岭。
息驾于斯者。诣天坛凡卌里。
傍连大行□□千□□□皆秀孤松自烟。况其呀谷攒峰。
玉林瑶草。可名言也。
公主未笄□□为采真人居□门□□□□□□丹灶□日药园长春白水□□□□卷石可以□□也主上前年挥洒宸翰。光题宝额。
平阳洞府小有仙台。又于山门别署金榜
为灵都观。公主爰游爰处将廿年。
功行已成。升仙阶近。
故凡五□真录□□植□合□移步□□□如□□□□之轻举元默天□盖□愿祝尧不能忘魏。是知无往不适。
与□道为徒者。非至德其孰能与于此焉。
有若监度保举中岳三洞鍊师□□□王玉京同法坛西岳道士敬延寿。中岳内谒者监元暹
王屋李拯。官寮道俗。
莫不咸同盛观。时东京法众元元观主王虚贞等。
□金□□灵封陪□乎绛节之前。倘佯乎碧宇之外。
□□□会□声扬言庆大君受祚于元元。大妹同符于女偊。
咏歌不足。愿纪斯文。
玮幸得奉辞瑶坛。舐札仙府。
辄敢扣冲寂。搜窅冥。
昭列元猷。□兹□□诚惭□翰或愧当仁。
时昭阳记岁蕤宾贞月。有唐天宝十二载也。
村见贻王屋山春兰数本,诗以酬之 清 · 刘大观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玉磬山房诗集卷十二
雨后挑来重,肩劳卸担迟。
不图乖晚岁,还观出尘姿。
夺爱分殊惠,浮湘忆旧时。
停舟买香草,曾载楚南诗。
王屋山中岩正一先生 唐 · 卫凭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
古之所谓列仙者。执大全以御于自然。
游无有以至于不死。旁午众妙。
而登夫太元。盖著自元元。
成于天师。备诸简寂。
而详乎贞白。得贞白之道者曰升元。
升元以授于体元。自三真在天。
偫学无主。主道之柄。
必将有人。天以司马真人为木铎欤。
不然。元标灵符。
遹骏若是。尊师族司马氏。
世居温。晋彭城王权之后。
隋亲侍都督晟之孙。皇代襄滑二长史仁最之子。
夫轩冕奕代。是谓令绪。
忠贤继出。必生异人。
子阿推惠。许真于以降迹。
初成行慈。茅君所以升道。
抑有由也。宗师讳承祯。
字子微法号道隐
生而能言。幼而知道。
天锡奇表。神仙正性。
老庄大旨也。引而伸之。
杨许内学也。默而存之。
洁其行。耸其德。
识穷精微。思入虚极。
议者谓冥冥之翮。不可屈而致。
年二十一。始服巾褐入道。
师体元先生先生中岳之隐几者也。
尊师神凝用简。情汰事落。
其秉操不可渎。其执勤不知倦。
体元乃洒然异之。他日。
以金根上经三洞秘箓许真行事陶公微旨尽授于我尊师。高悟独得。
虚融大通。发挥道真。
出入元奥。尝梦有凤鸟衔玺。
置于法案。刻曰授君东华上清真人
由是宝其寿。神其行。
听于气。息于踵。
则七日而外物。三月而遗形。
一年而游于无有矣。且凿坯而遁。
其隐迹。非应物也。
狂歌而游。其内修。
非教人也。吐腾奇术。
其眩愚。非保真也。
偃仰下位。其容身。
非高代也。尊师是以务宏道不滞其用。
方善救不宁其居。入觐圣上。
九重肃广成之谒。出应时贤。
偫公交子训之请。故行而无迹。
事而无传。虚受以曲成
广照以吹万。或外符能鼓其动。
或内楗善闭其关。或燕处而潜偶偫真。
或冥升而密行上界。斯则不可测已。
而后游句曲华阳之天。栖桐入灵墟之洞。
寻大霍采金瓶之实。登衡山石廪之秘。
皆山鬼贡药。天真授经。
猛兽护门。野禽绕座。
若此又不可备论也。开元十二年
天子修明庭之。思接万灵。
动汧水之驾。奖邀四子。
乃徵尊师入内殿。受上清经法。
仍于王屋山阳台观以居之。师以王屋小有之天。
总真之府。景气幽欻。
神祗会昌。矧吾道苟行。
奚适不可。翻飞投足。
遂有终焉之志。更于观之乾维。
高邱之午。穷极绝界。
中岩台。上直大坛。
下缭大阜。巨木圆抱。
鸣溪中落。每养龙大谷
相鹤中峰。燎金洞之众香。
吸石窗之鲜气有日矣。初隐居抄撰道书。
为證真隐诀。其存修之道。
率多阙文。尊师乃著修真秘旨十二篇。
见行于世。至如发晨蕴以陈咒。
步宵坛以飞章。回冥威于三官。
走故气于百鬼。一以皇极增峻。
息金革水旱之虞。一以人寰载清。
无流庸疵疠之儆。亦尊师之力也。
抱一守寂。反道归根之理既尽。
洎鍊景回元。乘飙蹈气之术又备。
可以逶迤造物。保合大均。
观变化而冲和其心。抚阴阳而寥廓其视。
岂两仪之细。而同其浊质。
万化之杂。而拘其清神哉。
岁乙亥夏六月十八日。顾谓近侍曰。
吾已受职元都。不复得住。
遂部署封检。将若远适。
迨昏有赤云缭绕。摩地而来。
箫声泠然。乘空而去。
众咸惊骇。谓必上升。
遽奓户而入。已蜕形矣。
越二十一日。偫弟子相与瘗杖舄于西北之松台。
制赠银青光禄大夫谥曰贞一
并上自制碑。申宠章也。
门人曰。尊师之生也。
五百年甲子矣。常见体如寒松。
心若明鉴。居绝忧喜。
生无嗜欲。昔住嵩嶂。
则后阜松生。及移台岭。
则东壁泉涌。幽居于南岳
则元鹤蔽野。坐忘于兹山。
则䌽云满室。若乃高姿逸轨。
近类华阳。俄闻伟蓺。
远齐抱朴。其善诲善诱。
则常以为已任。若性与天道。
亦不可得而闻。宜其驰辕于妙门。
游刃于真宰。迈元德而同世恤。
宣至理而障偫伪。及挥斥万仞。
翱翔四空。凝冰者理顺。
捕影者心伏。于戏。
岂古登天游雾而不死者夫。河东郡宝鼎县主簿司马纲。
师之犹子也。餐味密
倘佯精庐。禦侮道门。
翘足仙事。乃恢张遗寝。
制造新庙。将谓灵仙不妄。
且以虔奉有所。考室也。
侈而大之。立主也。
尸而祝之。徒见反宇蘧蘧。
高松杳翠。灵响虚应。
圆光夜烛。亦神异也。
佥惟昔之得道者。智有如江如海惟深也。
我师则无不在。德有如邱如陵其高也。
我师则不可升。故塞于瀛县。
馨于图史。岂游其门者。
能象其迹而缀其美乎。诚以立祠者表灵之道。
刻石者宏教之端。思存乎阜乡之遗风。
景行乎雷平之故事。若述作之奇伟。
见于萃集。感应之幽微。
存乎内传云尔。乃作颂曰。
大元混茫。上境辽廓。
冲用斯应。翰飞是托。
道其深微。人孰营度。
不有真匠。畴能系作。
伟哉真匠。乘运挺生。
超乎长存。隐乎无名。
元退首出。道再演成。
润色大象。猗那之精。
至精伊何。能修体妙。
大象伊何。能勤广照。
周麾后学。缘饰垂教。
弱丧知归。晞光胥效。
从道于中。以克大道。
终处其厚。奄荒无有。
七域昭贲。百灵奔走。
夫生在命。此身能久。
且曰无待。著名列仙。
嗣武贞白。齐明稚川
解玉何地。回旌几年。
灵庙之下。空瞻洞天。
谁氏子吕炅河南人元和中,弃其妻,著道士服,谢母曰:“当学仙王屋山。”去数月,复出见河南少尹李素。素立之府门,使吏卒脱道士服,给冠带,送付其母。)811年3月 中唐 · 韩愈
 押纸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引用典故:萧史 哭穿市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道士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萧史
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
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
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
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奉送家兄归王屋山隐居二首(据道书,王屋山一名洛阳山,一作阳洛山。) 其一 中唐 · 刘禹锡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引用典故:玉京
洛阳(一作阳洛)天坛上,依稀似玉京
夜分先见日,月静远(一作忽)闻笙。
云路将鸡犬,丹台有姓名。
古来成道者,兄弟亦同行。
奉送家兄归王屋山隐居二首(据道书,王屋山一名洛阳山,一作阳洛山。) 其二 中唐 · 刘禹锡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引用典故:埙篪
春来山事好,归去亦逍遥。
水净苔莎色,露香朮苗。
登台吸瑞景,飞步翼神飙。
愿荐埙篪曲,相将学玉箫。
王屋山贞一司马先生 中唐 · 李渤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十二
后周琅琊公司马裔元孙名承祯字子微
河内人也。
少事体元先生
传其符箓。
及辟谷导引服饵之术。
体元特相赏异。
谓曰。
我自简寂传授正法。
至汝六叶矣。
先生是后因浪游。
远诣于天台山
武太后闻其名。
召至都。
降手诏赞美。
及将还。
李峤饯于洛桥之东。
景云二年
睿宗令其兄子承袆就山迎至京。
入宫中。
问以阴阳数术。
先生对曰。
经云。
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之。
以至于无为。
且目所见者。
损之尚未能已。
岂复攻乎异端。
而增其智虑哉。
帝曰。
治身无为。
则清高矣。
治国无为如何。
对曰。
国犹身也。
老君曰。
游心于澹。
合气于漠。
顺物自然。
而无私焉。
而天下理。
易曰。
大人与天地合其德。
是知不言而信。
不为而成。
无为之旨。
理国之道也。
帝叹曰。
广成之言。
何以加此。
因固辞还山。
乃赐宝琴一张。
及霞文帔。
中朝词人赠诗者百馀首。
开元九年
明皇又遣使迎至京。
帝亲授法箓。
前后赏赐甚厚。
十年驾入都。
先生又请归山。
帝赋诗。
王屋山自选形胜。
置坛宇以居之。
先生因上言。
今五岳之神祠。
皆是山林之神。
非正真之神也。
五岳皆有洞府。
各有上清真人降任其职。
请别立斋祠。
帝从其言。
因置真君祠。
其形像制度。
皆请先生推桉道经。
创为之焉。
先生颇善篆隶。
写三体道德经。
正文字
著五千三百八言为真本。
又撰修真秘旨。
窥之者得其门矣。
敕于先生所居置阳台观。
帝自书额。
并相续赐赉甚厚。
至二十三年告化。
时八十九。
制赠银青光禄大夫
谥曰贞一先生
又御制碑文。
先生门徒甚众。
李含光焦静真得其道焉。
静真虽禀女质。
灵识自然。
因精思间。
有人导至方丈山。
遇二仙女谓曰。
子欲为真官。
可谒东华青童道君。
受三皇法。
请名氏。
贞一也。
乃归而诣先生
亦欣然授之。
句溪夏日送卢霈秀才王屋山将欲赴举838年 唐 · 杜牧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句溪
野店正纷泊,茧蚕引丝
行人碧溪渡,系马绿杨枝。
苒苒迹始去,悠悠心所期。
秋山念君别,惆怅桂花时。
陈金吾王屋山 其一 明 · 黎民表
七言绝句 押麻韵
飞辔千峰蹑紫霞,沐兰还宿太清家。
金芝归献长生节,笙鹤难淹二室花。
陈金吾王屋山 其二 明 · 黎民表
七言绝句 押寒韵
露气初高曙色寒,蓬莱宫阙正东看。
金泥奏罢神君答,松柏萧森白石坛。
浣溪沙·题王澍先生王屋山房吟稿》 现当代 · 刘永平
 押词韵第一部
鹊起诗名振宇中。
骚坛当代有愚公。
新声唱彻万方红。

一片丹心歌禹甸,满笺豪兴颂东风。
临窗展卷快心胸。
王屋山天坛 明 · 林鸿
五言排律 押青韵 出处:明诗纪事 甲签·卷十
名岳推王屋,孤标跨杳冥。
深窥砥柱黑,高并太行青。
分野连三晋,风云萃百灵。
鹤归已偃,龙去水犹腥。
灶隐烧丹火,龛馀炼髓经。
羽人金磬动,应此礼寒星。
王屋山刘居士二首 其一 明 · 欧大任
五言绝句 押祃韵
梦入烟萝山,一攀云中驾。
至今闻仙钟,恍惚瑶台下。